close

模仿犯  

模仿犯

作者: 宮部美幸
譯者:張秋明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3/06/20

 

宮部美幸一千多頁的《模仿犯》拜讀完的時間比我想像中快得多了,然而總覺得如此堂堂巨作,不寫個三言兩語的評論...未免也太辜負作者的苦心了。
我對東西方推理作品的感想,似乎是西方簡要精闢而日本纏綿多情,這本《模仿犯》更是扎扎實實寫了一千二百多頁,可以想像其厚重程度~儘管如此,相較於作者更早期的《火車》,其頁數縱然不比《模仿犯》,《模仿犯》的流暢程度、或說易讀性更勝前作;不過這是本人的淺見,當然不足以參考。

 

本書由三個部曲構成,每一部頁數皆可觀且出場的人物皆令人目不暇給。
一九九六年的某月某日,日本某一區域陸陸續續傳出失蹤案件,被害者間沒有關聯、沒有預警、沒有前兆地消失,彼此共同點受害的都是年輕女性。
然而,作者宮部美幸野心宏大,她描寫事件卻不僅止描寫事件,也許單單那樣的書寫無法引起讀者的迴響。


作者視每一個事件皆為一個有機的個體,被害者是曾經生活在你我的周遭,無論他出事前是個怎麼樣令人煩惱的存在,他也與你我一般會感受到疼痛、絕望和悲哀,針對被害者的不幸最直接衝擊的便是最為關心他們的家人,所以為何我們有揪出加害者的必要,給「遺族」一個交代,或許更勝過加害者的「動機」本身。(不過作者當然也不會放過「動機」這個題材)


《模仿犯》不是一本啟示錄,它寫實得過份而且讀來令人沉重。
第二部作者以殺人犯的視角敘述,有些部分重疊在第一部的過程,這邊你會覺得殺人犯將人命如遊戲般的虐殺,可惡地令人咬牙切齒,終究還是挽不回被害者的性命。

一切皆是肇事者精心設計的劇本,牽著媒體新聞的鼻子報導,掌握人命生死之鑰,倒令兇手覺得自己如神明般的存在。
對被害者親屬而言簡直情何以堪?但作者寫了恨殺人犯之入骨的親屬,卻也寫了對親屬恨意饒富興趣的兇手,無論從正反面來看你都可以感受到人性的複雜層面。

 

基於這些理由作者不厭其煩地敘述每一個登場人物的家庭背景和性格脈絡,而非僅僅單純地賦予角色姓名或者登場橋段。
《模仿犯》就是無數人物因為這個事件連結、將每個人的遭遇一一拼湊而成的故事,既寫人心亦不忘書寫各種社會面貌,其實這也更貼近真實事件發生的樣子。


許多鉅細靡遺的情節與劇情似乎沒有必要的關聯性,但作者還是不厭其煩地寫了、但悲劇仍是不可逆料地發生了!是否也意昧著你充滿無數鎖碎小事的人生過程,與即將發生在你身上的悲劇其實一點關連也沒有......這就是人生,這還是人生,日子依然要過下去,那為什麼還會感到悲痛呢?

不幸往往是遽然發生而毫無道理可言,所以別把心思老放在「以後要如何、如何」,這個結論引領我應該要更專注於當下!

 

我有個建議反正書都已經如此厚實了,何不將之比諸《魔戒》拆成三冊出版?
這樣單一本書也可以降低頁數,不然拿在手上翻讀也略顯沉重呢~。
宮部美幸也出版了《模仿犯》的續集《樂園》,背景設於事件九年後,書寫在模仿犯事件之中立大功記者前畑滋子的內心世界。
(《模仿犯》都1300多頁了還有續作,宮部美幸的創作能耐真可觀呀!

 

arrow
arrow

    Rox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